香港金管局(HKMA)透露正在为数位港元或稳定币建立监管框架,同时推动银行使用分散式帐本技术(DLT)将存款代币化。
(前情提要:STO 政策松绑 ! 香港证监会将放宽「证券型代币」规范,或向散户开放)
(背景补充:支持香港加密企业开户!汇丰银行承诺:通过KYC、反洗钱即提供服务)
本文目录
据
香港电台网报导,香港金管局正在研究为数位港元或稳定币建立「监管框架」,以及推动业界应用分散式帐本技术(DLT),将银行存款代币化,预计下季会与业界举行研讨会介绍 DLT 技术。
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表示:
推动银行存款代币化没有时间表,亦不会强制要求所有银行跟随使用,有关进程不会同数位港元的研究挂钩,两者会平行同步进行。
银行监理助理总裁陈景宏则表示,期望将来 DLT 技术能更广泛应用,例如将发行债券的交易时间缩减至 T+1、现金代币化配合智能合约则可做到即时交收,减低交易对手的风险。
不过陈景宏也承认,DLT平台仍面临技术是否足够成熟、稳定性是否足够等限制,未来要进一步研究,但当技术成熟后,未来有机会拓展至证券、企业、有价抵押产品的代币化。
HashKey Group 肖风:年底可能发布 STO 监管通函
另一方面,据 Meta Era 报导,中国区块链教父级人物、香港区块链研究机构与金融科技集团 HashKey Group董事长肖风周五(25)在《香港加密金融夏季论坛》上发言表示,香港现有监管规则、法律条文还有很大改进空间,目前还有很多法规没有颁布,相信未来会持续改进。
并透露香港证监会(SFC)或将于年底发布 STO(证券型代币发行)监管通函。
什么是 STO?
STO 即 Securities Token Offering,译为证券型代币发行。STO 概念与 ICO(首次货币发行)类似,是指向投资者发行「加密货币或代币」。
但与 ICO 不同的是,STO是将传统的有价证券(如股票、债券、基金或房地产投资信托)等资产,以虚拟代币的形式证券化发行给投资人的一种募资方式,并受各国证券法规范而发行的「证券型代币」。
明确规则有利于连结加密金融和实体经济
据动区此前报导,香港证监会在 2019 年首次出台 STO 的监管规则,点名 STO 在非豁免情况下,归属于既有《证券及期货条例》监管,并定义 STO是「传统证券发售属性的特定代币发行」,当中涉及运用区块链技术以数位形式来表达资产拥有权(例如黄金或房地产)或经济权利(例如利润或收益的分占权)的证券型代币。
肖风在论坛上强调,加密金融(或虚拟资产)要支持香港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,STO 是很重要的一点。推动科技公司 STO融资能让加密金融与实体经济发生关系,也就能与香港的创新科技发生关系。
肖风建议,香港证监会在监管通函中可以把规则明确,这样就能让业界都知道怎样通过代币化来融资。
此外,肖风在论坛上也强调了稳定币的桥梁作用,认为稳定币是连结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货币桥梁,纯粹的法币无法跨进虚拟世界,只有将法币数位化或代币化,才能将法币引入虚拟世界。同时,他指出稳定币还是一个转换器,能够帮助完成实体经济与数位经济之间的转换。
📍相关报导📍
HKVAX交易所获香港证监会原则性批准:拟半年后上线平台、OTC服务
「2023 数码娱乐领袖论坛」将于 8 月底香港盛大登场!探索 Web3 新发展、打造娱乐新未来
香港特首李家超:将拨款「5000万港元」帮助数码港推动Web3发展
Leave a Reply